来源:www.scswsxy.com 时间:2019-09-07 11:33:24 浏览数:...
亲和力作为幼儿园老师的一项基本素质,亲和力最早被人们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用来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就幼儿教师而言,亲和力就是在与幼儿相处时呈现出来的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幼儿教师用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描述、解释和预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回应,毫不吝啬地给予幼儿充满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永远不表现出失望和嫌恶,师幼一起愉快地生活,愉快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那么幼儿教师亲和力的基本要求都有哪些呢?
(一) 对孩子充满爱意但不放任和迁就孩子
有亲和力的幼儿老师首先是爱孩子的人,但爱孩子不等于迁就孩子。因为放任和迁就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任性,而任性并不是一项好的品格。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会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用爱导引孩子走上正途才是对老师有亲和力的基本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爱抚不是迁就调皮的孩子。”通过对孩子的爱,有亲和力的老师会尽力让孩子变得健康、强壮、灵敏、机智、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难,又有信心正视未来。
这种对孩子的爱能从教师与孩子相处的日常言行之中得到体现。有亲和力的幼儿老师看小朋友都是“亲爱的小朋友”“可爱的小朋友”。这种内心的爱意是教师产生亲和力的根基,奠基于此,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才能通过与孩子在一起的言行将爱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获得教师对自己的亲近感,进而同老师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十分有利于激发孩子追求美好的生活,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二) 正视孩子并对其抱持适度期望
陶行知先生认为:“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幼儿老师如果对孩子存有这两种极端心理的话,就不可能成为有亲和力的老师。因为忽视孩子不但会让孩子“象茅草一样自生自灭”,而且会使老师自身逐渐变得冷漠起来,看不见孩子的存在,看不到孩子的需要。而期望太切则容易产生急躁情绪,难以冷静温和地对待孩子。所以,有亲和力的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不是忽视而是正视,不是期望太切而是期望适度,进而能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去要求孩子和帮助孩子成长与发展。正如卢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长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老师正确的态度及其行为是幼儿感觉教师有亲和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引导孩子走向幸福之路的保证。
(三) 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并平等地赞扬每一个孩子
有亲和力的幼儿老师是眼明心亮的人,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在哲学家康德眼里,“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所以从孩子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美好的东西;老师就要用智慧、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每个举动,用慧心和善行去影响和呵护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对其美好举动的鼓励和赞扬。同时,有亲和力的老师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能够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营造平等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都愿意与老师亲近。
本文归四川师范幼师学院版权所有,禁止转载。